接着上一篇《使用Helm优化Kubernetes下的研发体验:基础设施即代码》中笔者介绍了如何在项目中使用Helm,在项目源码中,我们通过Dockerfile定义了项目是如何构建的,使用Helm定义了项目是如何部署的。 团队中的任何人员(角色)在获取源码的同时就已经具备了一键构建,一键部署的能力。
整体目标
在这一篇中,我们将使用Jenkins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条完整的持续交付流水线,并且让团队不同成员能够基于该流水线展开基本的协作。
- 开发: 持续提交代码并能够通过持续集成(CI)过程快速获取反馈,在通过CI验证后,能够自动化部署到开发环境,以便后续的进一步功能测试(手动/自动自动化测试)等;
- 测试: 在需要对项目功能进行验证时,可以一键部署测试环境,并且在此环境基础上可以完成功能验收(手动),以及全量的自动化验收测试等;
- 运维:一键部署生产环境,同时发布创建版本,以便在发布异常时能够快速回归
资料来源: https://dzone.com/articles/easily-automate-your-cicd-pipeline-with-jenkins-he
示例项目的代码可以从Github下载,示例项目为containerization-spring-with-helm
。接下来,我们将分阶段介绍如何通过Jenkinsfile定义整个过程。
项目构建阶段
当前阶段Jenkinsfile定义如下:
1 | stage('Build And Test') { |
在Build And Test
阶段,我们直接通过源码中的Dockerfile定义了整个持续集成阶段的任务,通过docker的Multi-Stage Builds
特性,持续集成的所有任务全部通过Dockerfile进行定义,这样无论是在本地还是持续集成服务器中,我们都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运行CI任务。
发布镜像和Helm阶段
当前阶段Jenkinsfile定义如下:
1 | stage('Publish Docker And Helm') { |
Push镜像
通过withDockerRegistry
的上下文中,Jenkins会确保docker client首先通过credentials dockerhub
中定义的用户名和密码完成登录后,在运行docker push
任务。并且我们确保使用当前代码版本的COMMIT_ID作为镜像的Tag,从而将Docker镜像版本与源码版本进行一一对应;
重写Chart镜像版本
通过readYaml
读取chart的values.yaml内容到变量data后,通过writeYaml
重写values.yaml中的镜像tag版本与当前构建镜像版本一致;
重写Chart版本
与镜像一样,我们希望Chart的版本与源码版本能够一一对应;
上传Chart
这里我们直接使用阿里云效提供的Helm仓库服务,点击开通私有仓库服务。通过Helm Push插件发布Chart到Helm仓库。
其中环境变量$HELM_USERNAME
和$HELM_PASSWORD
是通过jenkins的Credentials加载到环境变量中:
1 | environment { |
部署到开发/测试环境阶段
当前阶段Jenkinsfile定义如下:
1 | stage('Deploy To Dev') { |
在Jenkinsfile中我们分别定义了两个阶段Deploy To Dev
和Deploy To Stageing
。我们通过Kubernetes的命名空间划分单独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。并且通过覆盖ingress.host确保能够通过ingress域名dev.spring-example.local
和staging.spring-example.local
访问到不同环境。 对于Staging环境而言,通过input
确保该流程一定是通过人工确认的。
通过helm upgrade
命令可以确保在特定命名空间下部署或者升级已有的Chart:
1 | helm upgrade spring-app-staging --install --namespace=staging --set ingress.host=staging.spring-example.local . |
部署到生产环境阶段
当前阶段Jenkinsfile定义如下:
1 | stage('Deploy To Production') { |
在最后一个Deploy To Production
阶段中,与Dev和Stageing的部署不同在于当人工确认部署测试环境之后,我们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当前发布的版本,以确保对当前发布的Chart版本能完成一个基线的定义:
这里,我们需要确保当前定义的版本是符合Sem规范的,因此这里使用了helm lint
对Chart定义进行校验。
小结
通过代码提交版本(COMMIT_ID)关联了源码版本,镜像版本以及Chart版本。同时对于正式发布的软件版本而言,单独定义了正式发布的版本号。对于实践持续交付的研发团队而言,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一条流水线基本实现软件交付的整个生命周期。而对于传统交付模式的团队,则可以通过将上述过程分拆到多条流水线(开发流水线,测试流水线,发布流水线)来适应自己的发布模式。
回到我们的总体目标而言,通过基础设施及代码的方式,我们定义了一个相对完备且自描述的应用。通过流水线即代码的方式,定义了应用的端到端交付过程。通过Docker定义项目的构建过程,通过Helm实现Kubernetes下应用的发布管理,通过Jenkinsfile定义了软件的整个交付过程,并且不同职能的团队成员,可以方便的在此基础上实现协作。最后借用《持续交付》的话“提前并频繁地做让你感到痛苦的事!“ ,希望大家都能够Happy Coding。